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3-05-29 浏览次数:

    

中共江西师范大学委员会 江西师范大学

2012年发展报告

201335

 

2012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学校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建设事业不断推进的跨步之年。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指引下,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开展“目标管理?人才建设年”主题活动,牢牢把握重点工作、关键指标、绩效考核、师德校风、民生实事、创先争优“六个抓手”,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内涵建设、效能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党的建设“六大建设”,取得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重要突破,办学层次跃上新台阶,学校债务基本化解,被评为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节能先进单位等,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高,全校人心思齐、人心思进,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一、重大项目突破

1.成功获批省部共建高校。20121030,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设江西师范大学,标志着我校成为全国地方师范大学中第2所由教育部和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高校。在从全国政协委员、梅国平校长在全国“两会”提交提案“关于教育部重点支持江西师范大学发展”,到学校主要领导多次赴教育部汇报工作、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成功获批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依靠办学特色,积极谋求争取教育部拓展教育经费资源、提升自身水平,从而为学校新的机遇发展赢得先机。省部共建不仅使学校可以享受教育部直属院校同等待遇,学校发展将纳入教育部相关整体规划,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2.顺利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也称“小211工程”,是国家为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和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2012年,我校成功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全国14所入围师范院校之一、全省4所入围高校之一,获得建设资金共1682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支持9500万元、省政府支持3660万元(省政府支持其他中西部工程高校仅为34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660万元。我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被省发改委、省教育厅优先列入2013年储备项目,并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3.成功入选首批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功能材料与精细化学品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批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列全省第三,资助建设经费2000万元。该协同创新中心以我校为牵头单位,以廖维林、侯豪情、陈祥树教授为主,由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手心医药化学品有限公司组成。

4. 成功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园成功通过评审,成为地方师范大学中首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也是首个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师范大学。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认定,学校获批“2012年国家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示范单位”,获得专项经费220万元。获得省属高校“2011年度公共机构节能先进单位”称号。学校还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本科院校。

二、教育教学工作

1.本科教学改革。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等2个专业获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江西红色文化丛谈》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心理测量》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二版)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首次完成本科教学质量常态监控并形成教学质量白皮书,通过对全校各专业50个观察点的细致监测,构建多达21000条信息的常态监控数据库。开展第五届“教学月”活动。“正大学子”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初见成效。完成学校首届“第二校园经历计划”活动。新开设商务英语、物联网工程、翻译和戏剧影视文学4个新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强化,课外竞赛成绩突出,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第四届“人教社”杯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全国第七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第十三届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115项次,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0项次。学校获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10-2011年度江西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本科招生工作。扩大招生宣传,组织参加多省联合举办的高考咨询进校园活动。科学编制2012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省内一本招生文理科投档线降分幅度大幅缩小,音体美等特殊专业招生继续全省领先;本省二本和外省生源饱满,投档分数线比上年又有提高。推进艺术类校考改革,组织做好艺术类专业在16个省市区的招生专业考试。

3.本科就业工作。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开通学院二级就业信息监测系统。积极拓展就业基地,已与80余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指导站建设协议,与省内外多个县市区教育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9.57%,继续居全省高校前列;考研录取率13%,提升明显;出国留学率1.82%,较2011年提高1倍;录取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比例12.5%,提高1/3;考取村官毕业生数为全省高校第一。学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4.学生竞赛。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中,我校“丰生物科技果苗有限公司”项目斩获金奖,另获铜奖2项及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获奖等级及数量均创历史之最,不仅创造学校在此项赛事的最好成绩,也刷新了江西省参加该项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舞蹈《朝气蓬勃》获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实现我省在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舞蹈类专业组一等奖零的突破,并被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栏目组选中并参加节目录制,戏曲、小合唱参赛作品获二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团体二等奖。原创短剧《那一片红》获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短剧专场第一名、编剧奖、优秀剧目奖。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基本功比赛全国第十名,取得我省在该项比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田径5000项目冠军,并在田径、游泳、跆拳道、健美操等项目上均取得可喜成绩。

5.研究生教育。招收各类研究生共计159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40人,在职硕士研究生228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1506名)。研究生院党委更名为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管理,推进研究生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订《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学科建设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成学校博(硕)士学位点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工作。加强课程建设,推动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其中,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得到朱虹副省长高度肯定并批示适时在全省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列入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该改革成果获得江西省第十三批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开展博(硕)士导师遴选与新增导师培训工作,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到我校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来华留学生大幅度增加。推进研究生创新教育,获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6项、省级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项,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学术型),均居全省第二;获全国优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1篇;与行业联合建立28个研究生实训实践基地;在广东佛山、顺德、江门以及江苏太仓等地建立我校研究生就业基地,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达90%      

6.国际教育。与世界一流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共建第2所孔子学院。接待24个国家和地区70个高校及相关机构的162名代表来校访问,与墨西哥索诺拉州南方科技大学、俄罗斯沃罗涅日大学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学校的国外友好合作院校和机构已拓展至51所。学生赴外留学人数和来校留学生持续增加。规范外事及港澳台工作,出台《教职工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教职工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外籍教师管理制度》、《外籍教师宿舍管理制度》、《外籍教师专管员职责》,《学生赴外留学管理规定》、《来华留学管理规定》等。提高外籍教师工资待遇,更新外教宿舍部分生活设施。举办首届江西省来华留学生江西文化知识竞赛,获全省第一的好成绩,美国教师Rachael Brzys荣获江西省庐山友谊奖。

7.科技学院办学。科技学院录取新生1725人,省内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高出省线50分、71分,录取分数线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二位。科技学院2012年就业率85.63%,位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学院“五环一体”两课教学模式受到兄弟院校采用推广,“生态鄱湖”版画展在韩国成功举行。学院2012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生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人教社杯)一等奖、2012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三等奖。

8.继续教育。在校成教生11000余人,人数居省内同等院校前列,基本形成“立足江西、辐射全国”的办学格局。新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联合点12个,联合办学点达60个。获批“省级自学考试网络学习服务中心”、我省首家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升本)专业综合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公办院校。搭建非学历教育平台,成立江西省正大职业培训学校。开展远程教育工作,选定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等6所学校作为函授远程教学的试点单位。获得全省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9.基础教育。附中学生张旭琛获2012年全省高考理科状元,李婧怡获全市文科状元。高考全省前50名理科生中,附中占10名;全市前13名理科生中,附中占10名;全市前10名文科生中,附中占5名。一本录取率73.85 %、二本率92.12 %,其中理科一本率84%、二本率为97%,上线率和各科平均分均列全省第一。夏子哲获中考南昌市总分第一名,南昌市一类重点高中上线率和各科平均分均列全市第一。附中被省教育厅授予“首批示范普通高中”荣誉称号,获市德育示范学校“先进单位”和阳光体育“先进单位”。附中合唱团赴奥地利参加“中国艺术节”,被组委会授予“艺术节杰出团队”称号。罗弘昊获全国青少年斯诺克公开赛冠军,殷若辰获第十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原创课本剧《呐喊》获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微剧创作大赛金奖,2人获全国少年儿童英语风采总决赛金奖,18人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一等奖,1人获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银奖,1人获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决赛中银奖,2人获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决赛铜奖。附小被省政府授予“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学校”,引进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小学语文特高级教师各1人,招收硕士学位教师6人,新增1名南昌市名师、2位省级学科带头人。幼儿园新增省骨干教师1名、市骨干教师2名,顺利完成图书馆过渡房改造。

三、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1.学位点建设。成功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我校设站数量位居全省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站

博士后首获中博士后基金资助,成为我校历史上第一个中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7人,超过过去5年总和;7人次获得中博士后科学基金、省博士后项目择优资助、省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等项目资助,资助经费累计24万元。

2.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千人计划”、“赣鄱英才”入选人数和教师公派出国项目等关键指标的新突破。成功引进我省今年唯一一名“千人计划”——美国罗德岛大学终身教授王野乔博士,实现学校国家级领军人才零的突破。完成首批“资深教授”、首批“首席教授”的遴选聘任工作及“青年英才资助计划”的遴选培育工作。新增20人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入选总人数稳居全省第二,首次组织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出台《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规定(试行)》、《教师公费出国研修管理办法(试行)》,支持教职工提升学历,加大对公费出国研修的资助力度,成功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地区项目、省科协远航工程项目、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发展计划访问学者项目等19项。我校省师资培训中心承担全省高校中青年教师发展计划、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民办高校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等全省性教师重大培训项目,全年培训高校教师5000余人次,依托学校资源建立了涵盖全省各级各类高校的教师发展体系。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教师发展与培训研讨会上,学校作为全国高校和师资培训中心系统的唯一代表作经验发言。

3.科研项目。全年科研立项总经费突破1亿元。全年社科、自然科学两类基金立项86项,立项经费2800多万元,超额完成年初70项和2000万经费的预定目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立项经费达2449万元,比2011年度增加31项和1392.6 万元,立项数排全国师范大学第8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项,立项经费400余万元,立项数排全国师范院校第5位、全国高校第29位。陈祥树博士获得1项“863重大专项,单项经费657万。赖大仁教授获得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现了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彭以元教授获得1NSFC-NIH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

4.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获得全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1.5个,即精细化学品制备工程研究中心和与南昌大学合作的物联网与智能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数量位居全省第2位,立项经费合计2000万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传统社会和现代化研究中心通过省内分类评审,位列第一类。

5.图书馆、学报、档案工作。启动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机房建设招投标工作和在线共享平台方案征集、评估工作。调整并优化图书馆馆舍布局,新增学生自习室多间,调整后图书馆自习室现共有474张阅览桌、1896个阅览座位。学报加强栏目建设,新设“苏区振兴研究”等栏目,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报2012年期刊影响因子在全国662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列第80位,在全省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报中列第3位;自然科学版2012年期刊影响因子在全国419种综合科学技术类期刊中列第32位,在全省高校科学技术学报中列第2位。《金融教育研究》位居全国55种同类期刊第38位。自然科学版学报第3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报成为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来源期刊。档案馆创新档案服务方式,提供咨询和异地查档服务,设置学校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证自动编号,改版档案馆网站,整理学校干部人事档案,接受胡先信札捐赠。

四、学校管理与建设

1.绩效考核工作。相继出台《绩效考核试行办法》、《学院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学院效益评估操作方法》、《机关业务部门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资产经营单位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以及各类别单位指标考核办法,初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2.财务管理与运行。学校债务化解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归还银行债务共计11.89亿元,化债比率达90%,学校债务基本化解。积极与各方协调,为学校争取优惠政策,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生均拨款经费5878.68万元,化债资金48569万元,发展经费1000万元,国培经费2843.78万元;高校创新平台建设和311工程建设经费1300万元,拨款总额比去年增加18277.45万元,增长23.41%。开展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学校账户由20个减至10个,降低财务风险。加大学费催缴力度,17个学院实现本专科在校生零欠费,19个学院在校生欠费率在1%以下。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财经规章制度汇编》。实行学校大额资金使用报校党委会集体决定制度,财务处内部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聘请社会同行业财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士对部分受派单位的委派会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指导。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制度,实施财务公开,各类科研经费按规定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规范学校收费管理,严格按照省发改委收费标准收费,杜绝各种乱收费行为。

3.设备与物资管理。经过近两年努力,初步完成瑶湖、青山湖两校区公用房的普查建档工作,普查两校区公用房34栋,4794间,使用面积25.68,建立以“各单位公用房基本数据-各楼栋公用房分布表-各楼栋房号平面图”为基本构架的全校公用房数据库,为学校科学配置资源、对超标准公用房实行有偿使用和对单位进行绩效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完成教学科研基建项目8个,新增教学科研用房8096,改善教学科研场地条件4200,增加标准阅览(自习)座位680个,投入专项资金511.6万元。新增设备资产总数为17767台(件),新增固定资产总额为4136.07万元,比上年增长60.76%。完成日贷项目第4批物理、化学、生命专业仪器设备10台(件)共计385.73万元的到货验收工作。办理国家单糖工程中心、省无机膜工程中心、省纳米材料工程中心、功能小分子实验室等国家与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团队进口设备入关免税手续30台件,总金额766.26万元,减免关税140.26万元。培训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88个资产管理二级单位资产管理员,设置资产管理系统网站链接,实现各单位资产管理负责人对本单位在账资产实时查询。出台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交通车及公务用车运营管理办法、交通补贴发放方案。

4.校园建设与规划。实验教学大楼获准立项,完成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技术评估工作。调整音体美特殊专业教学场所,音乐学院一、二年级在青山湖校区办学(除播音主持专业外),三、四年级在瑶湖校区办学,体育学院体育表演、民族传统体育两个专业迁至青山湖校区办学,美术学院继续在瑶湖校区办学,软件学院按原计划迁回瑶湖校区办学。完成研究生公寓建设和音乐艺术广场架空层改造。启动学校教代会上通过的《瑶湖校区森林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以“三百园”(百树园、百花园、百果园),健康小道“百米一景”以及36个专类园和行道树改造及增补等工程为主实施瑶湖校区“森林校园”园林建设工程。降低园林养护价格,引入竞争机制确定四家园林养护单位对瑶湖校区园林进行日常养护,园林养护工作成效明显。完成方荫楼化学化工学院区域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项目预算、承建单位遴选方案及瑶湖校区美术楼加层的论证工作。

5.学生管理与奖励资助。修订出台《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学生校内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十佳大学生评选办法》(含评分细则)、《学院学生工作年度考核评估实施办法(修订)》、《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编印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汇编。承办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工作研究会第24届年会。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海外游学、赴港交流、医疗保险、社会奖励与资助等工作。完成心平贷学金审核发放和贫困学生的勤工助学、防寒专项资助、学费减免等工作,为全校学生办理社会医疗保险和校园方责任险,认真开展海外游学计划、赴港交流计划学生的选拔及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材料报送和学费补偿工作。配合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后信息管理、诚信教育和违约本息催缴等相关工作。新设立江西师范大学盛利奖助学金和江西师范大学明德奖学(教)金,总金额达680万元。

6.民生工程。与高新区签订合作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相关协议,完成教工住宅建设用地的土地挂牌前期工作。重新定位南区工程投资主体、承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重新明确建设质量和建设工期,开工建设有序准备。完成青山湖校区图书馆一楼的幼儿园改造、新老艺术楼维修、田径馆和网球场维修、学生宿舍7栋内部装修等工程;在瑶湖校区教学楼加装防雨窗、扩建教师休息室,改建体育场、音乐艺术广场架空层,完成学生宿舍1-4栋的卫生间维修改造、研究生公寓搬迁入住、第二栋周转房维修改造174套及12套领军人才住房装修。建设森林校园,按照《瑶湖校区森林校园建设规划方案》科学规划瑶湖校区。在图书馆正常的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外,安排564万元专项经费预算用于增购18种电子图书资源。

7.医疗保健工作。完成全校教职工公费医疗与江西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的衔接工作。在瑶湖校区校医院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仪,拓展生化检测项目,增加药品供应品种。为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年度健康体检,为2012级新生开展常见传染病防治的卫生知识讲座,完成对适龄儿童各种预防接种和防疫药物的发放。

8.后勤服务保障。制定学校餐饮单位监督管理办法、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生食堂推出正大菜谱、开设不辣窗口,第三学生食堂被评为“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更换瑶湖校区学生公寓电风扇2000台,安装新建研究生公寓家具、电器等,安装学生公寓入口大厅大屏幕液晶彩电,粉刷装饰学生公寓1-4栋外墙,投入使用学生宿舍信息化管理系统。稳定饭菜价格,新增10道低价营养大众菜。调配第二栋周转房,安排领军人才、青年教师、留学生等入住,为已入住户安装煤气表。通过网上报修跟单、假期加班加点、部门配合协作等方式,提高维修效率。探索水电管理新模式,学校实际支出水电费1281万元,比上年减少115万元,节支增收成效显著。制定《修缮工程管理办法》、《修缮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承办全国高师后勤研究会,主办省高校房专会2012年年会。 

五、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团群工作

1.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学校作为全省教育系统的唯一先进典型,在全省创先争优总结大会上作以“坚持五个结合创先争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大学”为主题的经验交流发言。在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中,推荐的创先争优实践案例、理论文章、工作制度、“为民服务标兵”、“为民服务品牌”、“群众满意窗口单位”全部获奖,获奖面和获奖总数在全省教育系统名列第一。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工二支部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蓝天环保社团党支部、生命科学学院重点实验室党支部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王次农同志被授予全省“十佳组工干部”称号。隆重召开纪念建党91周年暨全校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大会,一大批基层组织和先进个人获得表彰。顺利通过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检查评估,获得专家组高度肯定,成绩优秀。

2.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头雁工程”等九大工程建设工作和党支部分类定级工作;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程序,认真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培训工作,确保党员发展质量;扎实推进党建工作项目化,我校党建重点项目和立项总数名列全省高校第一;开展了三批党员示范性活动室建设与评比;积极开展党建理论研究,省级重点课题和课题总数均列全省第一。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严格控制干部职数,出台《关于处级干部到龄不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办法(试行)》,全年消减近30个处级干部职数。健全干部选任机制,2012年先后组织2次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和1次公推公选干部选任工作,公开选拔4名正处级、15名副处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中,17%具有高级职称,73.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9%35周岁以下。学校党委逐步建立起一套由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差额票决、公示任用等8大环节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竞聘上岗办法。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干部试用期、干部到龄免职等系列选人用人制度。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学校通过上级调学、上挂下派选派3名副厅、5名处级干部到北京大学、上级机关、地方党委行政部门、学校扶贫点接受教育培训、挂职锻炼,选派27名干部到省委党校和省委教育工委党校学习,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及领导班子素质能力。

3.宣传与思想工作。围绕十八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等主题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通过邀请中宣部研究员、省委宣讲团成员进行十八大精神宣讲,组建学校理论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组织“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课题申报立项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形成学习热潮。启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评选工作,努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理论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江西日报》等刊物上发表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系列理论研究文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启动第二届“感动师大”人物评选活动,开展系列学雷锋活动、校史校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对全校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讲座活动的管理。发布学校官方微博,完成教育部网络舆情监控任务,规范学校门户网站和各二级网站的管理,加强对校内上网场所的管理。全国及省、市新闻媒体上对学校整体形象的新闻报道1600余篇(条)。

4.统战工作。我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和全省“两会”上积极建言,梅国平校长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交的提案“关于教育部重点支持江西师范大学发展的提案”受到教育部专门答复。继续开展“同心”系列活动,成立“同心博士服务团”,赴萍乡、广昌等地开展“同心教育”——革命历史、传统教育, 实施“同心?基础教育工程”,选派优秀学生参加由省委统战部和香港新界参议局主办的赣港青年心连心交流团活动。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完成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换届推荐工作。党委统战部连续第10年获全省统战工作先进单位;连续第7年被中央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社评为“中国统一战线宣传先进单位”;2012年度“四区民族宗教工作”先进单位。

5.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层层签订责任状,分解工作任务。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与重点风险单位主要负责人赴省反腐倡廉教育馆参观学习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荣获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优秀组织奖,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十所高校之一。开展廉政文化研究活动,成功获批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全省和全国获奖。建立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长效机制,出台“三重一大”决策、廉能风险预警处置、修缮工程等内部人、财、物等管理制度,被省纪委监察厅确定为全省教育系统唯一的风险岗位廉能管理重点联系示范单位。加强设备采购监察,减少资金支出162.57万元。完成55项基建及修缮工程总计11030.01万元的竣工价款结算审核审计,为学校节约资金3033.28万元。完成对12个二级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和20名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走在全省高校审计工作的前列。开展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整治活动,成效明显,获省委省政府表彰。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学校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6.教代会和工会工作。召开七届二次“双代会”,做好提案征集、整理和答复办理工作,回复率100%,满意度97%。修订学校二级教代会实施细则,制定“二级教代会召开工作流程图”,25个部门工会建立二级教代会。首次评选“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立业先进个人”,评选学校第三届“工人先锋号”。暑期组织5500名教职工分赴三清山、河南和西柏坡等地进行休养。承办省教育工会“相约青春”联谊会,关心下一代成长,举办亲子沙龙等活动。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全省扶困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工会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单位”。

7.离退休工作。老年大学创办5周年,开设13个班级(专业),学员人数达514人次,创老年大学新高。完成离退休人员医保的材料收集和建档工作,对850多位老同志进行身体健康普查,健全高龄、长期患病的老同志和孤寡空巢老同志巡访跟踪制度,举办“重阳节暨金婚庆典”文艺演出,完成老科协、老年体协的换届工作。柔力球队获“江西省首届老干部太极活动月”优秀组织奖,门球队获中国门球冠军赛江西赛区比赛第四名。加强基层关工委建设,在各学院、附中、附小组建关工委分会。学校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离退休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8.共青团建设。组织修订《大学生思想困惑100问》,编辑出版《纯洁 朝气 责任创新—团员青年教育读本》,修订《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完善《基层团支部工作指导手册》,组织团支部书记专题培训,试行学院团委书记公开述职办法。启动共青团工作微博体系建设,开通“青春师大”官方微博,构建覆盖全校23个学院、230多个班级的团组织微博体系,“青春师大”微博稳居全省高校第一。校团委青年信息中心运营的“青信青梅”手机客户端在全国50所试点高校中取得下载量第一、综合排名第二的好成绩。举办研究生支教团十周年纪念活动,团中央、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将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名额由每年10名增加至17名。开展“喜迎十八大、永远跟党走”首届微博党史知识竞赛等20余项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100余支实践队伍,深入省内外65个乡镇开展党史宣讲、科技支农、教育帮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振兴赣南苏区服务、见习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发动5000余名团员青年参与无偿献血等各类志愿活动,“牵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林祖盟同学获优秀个人奖,取得我校在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荣誉。胡明民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黄华健同学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9.校园文化建设。规范管理校内各种讲坛、讲座、论坛。重点打造“瑶湖讲坛”,开讲14期,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和领导走上“瑶湖讲坛”。实施校园亮化工程,完成钟楼、桃李鼎、校址纪念碑等校园中轴线的亮化,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央民族乐团走进江西师大专场演出活动,参加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取得较好成绩,师生参加全省歌舞电视大赛活动获本科院校组团体一等奖,在全省校园歌手大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1项,并荣获最佳组织奖

2012年学校取得的各项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辛勤工作、不懈努力的结果。学校发展获得了政府和上级部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大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予以广泛好评。